新闻公告
首页> 新闻公告> 学院动态

“格物致知行合一”——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联展

作者:艺术设计学院
发布时间:2025-06-13
来源:艺术设计学院

66

图片60.png

6月13日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联展在许昌校区原道楼M105开展,此次联展汇集了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《设计思维与方法》、《设计介质研究》、《艺术与科技》、《丝网印刷》、《插画基础》五个课程100多件优秀结课作品。

图片61.png

WechatIMG2135.jpeg

图片63.png

图片64.png

《设计思维与方法》课程以“格物致知行合一”为主题,聚焦自然形态的观察与转译,探索设计思维与自然之美的交融。同学们以“格物”精神为指引,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深度剖析,经历“形态观察、色彩结构、肌理生成、立体转译、形态重构”五大设计步骤,将自然灵感转化为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。在创作过程中,同学们以细腻的视角捕捉自然形态的韵律,解构色彩与结构的微妙关系,并通过材质实验与立体塑造,赋予自然元素全新的设计表达。每一件作品既是理性分析的成果,也是感性审美的呈现,展现了“知行合一”的设计哲学。

图片65.png

《设计介质研究》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跨媒介的设计思维能力,引导学生系统探索从传统工艺到数字技术的多元设计介质,涵盖互动平台、材料实验等创新领域。课程以“天然材料”为研究载体,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的物性实验与理论探究,发掘材料在物理特性、文化内涵及应用边界上的可能性。在此基础上,学生需进一步引入数字媒介进行创造性介入,实现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,从而拓展材料的表现维度与应用场景。

截屏2025-06-17 09.37.52.png

图片66.png

《艺术与科技》课程中学生用多元视角解决问题,通过AR交互设计、AI动画设计制作等实践,理解科技如何拓展艺术表达形式,艺术如何为科技注入人文温度。

图片68.png

图片69.png

本次展览是《丝网印刷》实训课程的阶段性成果总结,旨在呈现学生从技术学习到创意表达的完整历程。通过丝网印刷这一传统而富有生命力的工艺,学生将设计思维转化为可触摸的视觉语言,在油墨与网版的交织中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边界。作品主题涵为许昌博物馆文创视觉设计。尝试在帆布包、T恤等载体上印刷,突破传统纸质限制,强化实用性。展现年轻创作者对许昌地域文化,三国文化的理解与探讨。

图片70.png

图片71.png

《插画基础》课程要求学生以“贩卖××”半命题绘本为载体,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思维解构当代社会的隐性价值交换系统。“贩卖”二字在此不仅指商品交易,更可引申为对某种抽象概念、情感、记忆、社会现象甚至荒诞想法的“兜售”。在课程作业的进行中,学生需要运用本学期所学构图、色彩、线条、角色设计等插画语言连贯叙事,并尝试从社会学、心理学或文化研究视角剖析选题,建立概念批判与视觉策略的深度关联。通过角色符号化设计、场景矛盾构图、语义化色彩系统等设计手法,将文本语言升华为视觉插画设计语言,用独特的视觉语言重新定义价值,创作引人深思的作品。

本次课程联展通过多门课程的交叉融合,全面呈现了学生们在设计思维、媒介实验、科技艺术、传统工艺与叙事表达等维度的探索成果,展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可能性。未来,将继续推动课程间的协作与创新,鼓励学生打破常规,在传统与科技、艺术与功能、个体表达与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,用设计赋能更美好的世界。